層林盡染、漫江碧透,天高云淡、游人如織。深秋時節,湖南省慈利縣展開了一副色彩斑斕的新畫卷,迎來四方游客踏上這塊美麗的土地。 在大峽谷玻璃橋上漫步,挑戰心跳極限;在紅色圣地樟樹廣場上打卡,追尋先烈足跡;在四十八寨高山上放歌,探尋神秘遺址;在廣袤的田野上吃農家飯、干農家活,重溫兒時樂趣…… 近幾年來,慈利縣圍繞旅游精準扶貧,培育富有慈利特色的旅游扶貧“四種模式”,帶動全縣38個貧困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脫貧,涉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000余人,占總脫貧人口的13%。旅游扶貧、旅游富民已成為慈利縣精準脫貧的重要途徑。 思路破局,做大旅游發展蛋糕 慈利縣是湖南湘西北的一個農業縣,風光旖旎多姿,文化底蘊深厚,素有“湘西門戶”“金慈銀澧”之稱。但由于歷史原因,這里景色雖美,但地處偏遠、基礎薄弱,是外界難以抵達的“世外桃源”。 “窮則思變,越是困難越要發展。”慈利縣委、縣政府一班人奮起直追,聚焦全域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頂層設計推動全域旅游由“部門推動”向“黨政統籌”轉變,做到“一盤棋”統籌推進。建立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督查考評機制,構建了縣、鄉兩級全域旅游綜合管理體系,用頂層設計推動全域旅游,為旅游高質量發展把脈定向、掌舵領航。 4年共投入5.15億元資金發展旅游產業;土地使用、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多規合一,土地優先供給旅游公共服務用地;張家界大峽谷國際旅游經濟區整合7個鄉鎮、313平方公里土地旅游資源開發……敢為人先的慈利打破體制壁壘,“一盤棋”統籌推進全域旅游發展。 東線旅游“一心兩翼”加速騰飛,一系列新業態體驗旅游產品如雨后春筍,乘勢起飛旅游產業釋放了發展的紅利。從“打造新經濟增長極”的戰略構想,到年旅游收入近30個億,年利稅2個億,“一引擎”發力,按下了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快進鍵。 全民共享,美了鄉村富了鄉親 “原本可能隨時衰落的村莊,乘著旅游扶貧的東風,如今煥然一新。”11月20日,慈利縣三官寺羅潭村村民廖旦娥在村里引進的張家界路上度假酒店當領班,月收入4000多元。不僅廖旦娥,鄉村旅游發展起來后,羅潭村的村民們都回了巢,在家門口就業,吃上了“旅游飯”。 慈利縣依托張家界品牌優勢,放大慈利資源吸引力效應,主動融入“錦繡瀟湘”全域旅游品牌建設,積極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創新精品景區輻射“帶動”、旅游產品業態“拉動”、鄉村戶外線路“撬動”、休閑體驗模式“推動”四種模式,走出了一條“美了鄉村、富了鄉親”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封閉式景區變開放式景區,讓當地居民也能共享旅游發展的成果。”隨著張家界大峽谷景區的持續火爆,當地以周邊區域作為旅游扶貧主戰場,把景區周邊村落作為景區休閑觀光和民宿文化體驗承接區,“旅游做了‘加法’,貧困變‘減法’。 張家界冰雪世界、紅巖嶺飛拉達、禾田居酒店、萬豪路上汽車酒店、湘西碾子鋪、古韻溪山莊……慈利縣推出了一系列新業態體驗旅游產品,構建了企業、項目和農戶的利益聯接機制。“背靠一棵樹,迎來新生活。”該縣溪口鎮“紅軍樹”成了網紅樹,以此為核心的“紅色﹢”旅游產品鏈條,形成集培訓、研學、體驗為一體的紅旅融合扶貧模式。 “健康、體驗、探險”,慈利縣15條鄉村精品戶外旅游線路持續升溫,全力打造紅巖嶺戶外運動樣板公園,建成省內首條具有國際水準的飛拉達(棧道式攀登)線路,吸引國內外285萬多名戶外愛好者來慈休閑探險。2019年,全縣實現“送客入村”42000人,帶動鄉村文旅綜合消費近2億元。 “吃農家菜”“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樂”。該縣還大力支持貧困村、貧困戶發展餐飲、住宿性農家樂及生態、休閑、體驗性農莊,建成古韻溪、大水泉農莊、禾田居山谷、龍峰山莊等生態農莊68個,帶動5700名貧困人口脫貧,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融合發展,脫貧與振興無縫銜接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幸福生活是奮斗出來的,對于慈利干部群眾而言,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需再接再厲、接續奮斗,走好鄉村振興之路。 目標不變、靶心不散、干勁不松、精力不減,慈利縣瞄準“旅游+”,推動旅游與其他行業的融合發展,持續鞏固脫貧成果,接續推進全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眼下,正是成熟和收獲的季節,柑橘、柿子、紅薯、南瓜等特色農作物開始成熟,鄉村游、采摘游成為市民周末出游首選。近年來,依托慈利縣的田園風光、傳統村落,慈利廣袤鄉野以全域旅游發展為契機,以特色農業發展為主導,搭上了鄉村旅游“快車”。“旅游+農業”讓傳統的農業這棵“老樹”,發出了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創意農業的“新枝”,“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旅游示范帶正在形成。 “旅游+產業插柳成蔭、態勢已成。”立足慈利縣文化旅游商品品牌建設,慈利縣創建全省首個縣域全產業公用品牌“硒有慈利”,做大做強大鯢、翹板魚、土家臘肉、茶葉、七姊妹辣椒、紅薯粉絲等一批名優土特產品,重點開發土家刺繡、織綿、布鞋、木雕、根雕等民族工藝品,特色旅游商品走出“深閨”、走向市場,產業集群持續培育壯大。 用文化“育種”,以文化“賦能”。慈利縣文化底蘊深厚,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獨特的山水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和古跡文化,慈利縣探索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豐富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張家界冰雪世界、張家界大峽谷蹦極、溇江風景區等一系列文化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文化旅游發展新高地正在構建。 紅色革命遺址的分布圖和紅色旅游的路線圖,一系列紅色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出爐,五雷山廟會、板板龍燈、抬毛菩薩、二端午龍舟賽……多彩的民俗文化為慈利旅游增添了更加神秘的魅力。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步入了躍升期、攻堅期,未來慈利旅游富民之路,將大有可為。 (來源:智慧慈利 作者:黎小湘) |
|關于我們|玩慈利網
( 湘ICP備12012604號-1 )
湘公網安備 43082102000138號
GMT+8, 2022-7-27 12:14
部分內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2011-2022 歡迎轉載 請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