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仆后繼跟黨走——蹇家姐弟的堅定信仰”“袁任遠腥風血雨中尋黨”“永不消逝的電波:中共第一位無線電報務員張沈川”……3月以來,慈利縣一系列本地黨史故事成為當地熱門話題,該縣通過挖掘本土紅色故事,用“本地教材”“本土方言”講述“四史”,讓干部群眾更直觀、更深入地了解本地革命先輩戰斗的足跡。 作為革命老區、紅色熱土,慈利縣走出了賀龍、蕭克、袁任遠等老一輩革命家,擁有一批紅色革命根據地舊址和紅色勝地,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紅色故事代代傳誦。 “紅色故事不應塵封在老輩人的記憶里,而要在我們青年人的身上傳承下去。”慈利縣苗市鎮黨委書記李佳晟說,苗市鎮黨委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側重于“本地味道”和“量身定制”,采用村村響、微信群、微宣講和討論發言等形式,用好“本土教材”,講好“紅色故事”,讓黨員、干部不斷從黨史學習中汲取奮進力量。 一直以來,慈利縣深入挖掘身邊的紅色故事,廣泛征集紅軍長征經過慈利的史料,目前共收集2.7萬文字資料,57副圖片,23篇史料考證材料。同時,該縣整理編纂《慈利革命斗爭史》《慈利縣革命老區發展史》,推出《慈利黨史大事件》《慈利紅色故事》系列節目,采用微宣講、漁鼓、快板、“三句半”等多種形式,用本地方言、本土教材引導全縣掀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熱潮,以黨史激勵慈利縣71萬人民檢視和校準坐標,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愛家鄉。 “原來,我們的紅色‘家底’如此豐厚。”3月25日,慈利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者在該縣老棚村謝家埡支部,帶領當地群眾追溯曾發生在腳下這片土地的故事,將高大上的理論轉為接地氣的語言,將紅色歷史故事、深刻理論講鮮活,當地群眾紛紛表示,“坐得住、聽得懂,學得進、受觸動”。 (來源:中新網湖南新聞 作者:黎小湘) |
|關于我們|玩慈利網
( 湘ICP備12012604號-1 )
湘公網安備 43082102000138號
GMT+8, 2022-7-27 13:15
部分內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2011-2022 歡迎轉載 請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