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蒼蒼,碧水漾漾,岸柳飄飄,鶯飛草長。 四月的慈利,從五雷山之巔到澧水河之砥,處處春意縈繞,滿眼生機盎然。 黨的十八大以來,慈利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污染防治取得重大進展,生態環境日益改善。慈利用“碧水繞城映青山”書寫環保答卷,為動植物們營造安逸舒適的生活樂園。 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在趙家埡水庫,波光閃閃,透過水面,只見一個個硬幣大小的桃花水母,在水中一張一合,像一朵朵迎風綻放的桃花。 桃花水母是世界上公認的檢驗水質優劣的“試金石”,被稱為“水中大熊貓”,只有在水質無任何污染的條件下才能生存。 趙家埡水庫曾是一座以抽水蓄能發電為主,兼具蓄水防洪、抗旱灌溉、營林旅游、水產養殖等多功能于一體的中型水利水電骨干工程,多年來,在縣電網平抑負荷、調峰填谷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組要求涉自然保護區的小水電項目全部拆除,確保大鯢生長環境不受破壞。慈利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持發展為保護讓路,如期完成涉大鯢自然保護區水電項目整改銷號,趙家埡與另外31座水電站一起退出,停止發電。 為保護好一方碧水,慈利以實現“水系完整、河流暢通、水質良好、生物多樣、岸線優美”為目標,以健全組織體系、夯實基礎工作、強化問題整治、推動工作落實為抓手,扎實推進河長制工作,被評為2019年度全省全面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成效明顯的縣市區。 走進慈利縣二坊坪鎮天心閣林場,映入眼簾的是林木蔥蘢,湖光瀲滟,成千上萬的白鷺在林中若隱若現,翩翩起舞。 大力推進造林綠化,慈利先后實施了石漠化綜合治理、退耕還林、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等一系列林業工程項目建設。“十三五”期間累計完成營造林77.24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2.74萬畝、封山育林23萬畝、退化林修復15.5萬畝、森林撫育26萬畝。 慈利還多形式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和城市生態綠地建設,累計100余萬人次參加了義務植樹活動,共完成義務植樹600萬株。 莫洪波是慈利縣溪口鎮杜坪村的一名生態護林員,村里每一個山崗、每一片林子、每一處防火重點、每一家農戶的祖墳都記錄在他每天隨身攜帶的《護林員手冊》中。 像莫洪波這樣的護林員,慈利有624名,而且絕大部分是脫貧戶,他們認真履行林區巡護員、地質災害監督員、森林生態管理聯絡員的“三員”責任。在他們的努力下,慈利縣林業形勢越來越好,森林災害控制率小于4‰,實現了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的“雙贏”。 慈利縣還扎實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累計防治森林病蟲害44萬畝;積極開展“愛鳥周”、“濕地保護日”等活動,嚴厲打擊亂捕濫獵、亂采濫挖等非法破壞損害野生動植物的行為;扎實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上報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面積16731公頃;掛牌保護古樹名木908株、古樹群5處;成功創建綠色村莊(森林鄉村)309個,其中國家級5個、省級304個。 據統計,“十三五”期末,慈利全縣林地保有量370萬畝,占全縣國土總面積70%以上,其中生態公益林面積191.9624萬畝,天然林保護面積88.4397萬畝,森林覆蓋率66.22%,森林蓄積量846萬立方米。 山更青了、水更綠了,慈利的縣城區環境空氣質量也提高了,優良天數361天,優良率98.6%。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近日,慈利縣林業局工作人員再次在澧水流域發現中華秋沙鴨的身影。 “中華秋沙鴨可是和大熊貓一樣珍貴的野生動物。”說起慈利的野生動物,慈利縣林業局野保站站長卓仁淵滔滔不絕,如數家珍。 在全縣上下的努力下,慈利的自然生態環境不斷優化,野生動物棲息環境日益改善,境內野生動物種類、種群和數量呈持續增加趨勢。近期監測顯示,慈利境內有陸生野生動物79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一級有云豹、林麝、中華秋沙鴨等4種;二級有穿山甲、大靈貓等17種;省地方重點保護動物有毛冠鹿、果子貍等58種。 (來源:慈利發布 作者:朱淵 朱曉敏) |
|關于我們|玩慈利網
( 湘ICP備12012604號-1 )
湘公網安備 43082102000138號
GMT+8, 2022-7-27 13:15
部分內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2011-2022 歡迎轉載 請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