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性別保密
積分
金幣
收聽
聽眾
最后登錄1970-1-1
在線時間 小時
累計簽到:1043 天 連續簽到:173 天
|
八十年代禮尚往來習俗 (作者:杜方慶)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節貴乎有來有往。在國家與國家,團體與團體,人與人,朋友與朋友的交往中,禮節上很重視有來有往 ,互相都采取同樣的態度和禮儀規格,習慣上稱之“禮尚往來”。 八十年代離我們越來越遠,我今特意寫這篇文字,就是讓大家對那個年代有個回味,激起你我心中無限的懷舊和留戀。那個時候畢竟人們剛剛開始鼓起腰包,吃穿溫飽問題得到了很大的解善。若誰家有個紅白喜事,至親的主人家必會約上至親好友,左鄰右舍,一大群人,請個樂隊,吹吹打打,走在路上,幾十上百的隊伍,那場面很是熱鬧壯觀。
在農村,誰家有個紅白喜事什么的,一個村子里的鄰居知道后,只要給人家打個招呼,大家都會熱情地前往去幫忙。那個時候的人與人之間真誠親切,純樸自然。若誰家有喜事定下整酒日期后,會通知親朋好友。至親的主家接 到消息后,就會提前謀劃,送什么禮,約那些人,請什么樂隊,盡量為辦喜事的人家爭氣滿意,也讓別人看到了自己的風采,知道辦喜事的送禮主家他家.親朋好友多,勢力大 ,送的禮物也實在 。若是整酒的人在當地受到別人欺負,約的客人就最多,達一兩百人,也是間接為主人助力,讓別人再不敢欺負他。在當時也形成了這種風俗,這也是禮尚往來的體現。
親朋好友及左鄰右舍的人,都會提前向約客的人打個招呼,言明我送什么禮,他送什么物,或上多少人民幣,便于約客的人好統一安排。經濟交件好的人家,或是辦喜事的至親,會每家上十元至二十元不等,有的會再加一個稻谷擔子。約的散客,左鄰右舍的人,會每戶或多或少地你二十斤,我三十送稻谷作為人情,也有上五元、十元人民幣人情的,在當時的講法叫隨個眾。約客的人統計后,就知道可收多少人民幣,多少斤稻谷了。那時講究的是別家整酒,送個彩最體面,若是能送個兩個彩,那就是最體面最光彩的事了。所謂送彩,也就是買個床單或毛毯,把人民幣都換成十元一張的,共三十二張,也就是三百二十元,張貼在毛毯上,用錢貼成一個大喜字,這就是當時的彩。若隨禮的錢不夠,約客的人就會補上差的錢。稻谷統計后,按每擔約六十斤計算,看有多少擔。若辦喜事的主人家生了小孩整酒的,親朋還會你送一只雞,我送十個二十個雞蛋,至親也有送十斤二十斤鮮豬肉的
到了正日子那一天,親朋好友會穿上干凈美觀又無補吧的好衣服,個別家庭特困難衣服破舊穿不出門的,就會向別人借一套合身的衣服穿上,早早帶上送的禮物來到約客的家中集合,整理物資,在毛毯上用十元人民幣貼喜字,安排挑擔子的人,請的樂隊也會到場,一般鼓匠常由七八人組成,班內有2人吹嗩吶,其余人打鼓 ,打撥,打鑼。人到齊后,就按照順序出發 ,往辦喜事人家去。
走在最前面的人是兩個抬彩的人,再就是挑肉,挑雞的人,跟著就是十到二十個挑稻谷的,他們后面就是樂隊,和一個手提錄音機的,最后才是親朋好友和左鄰右舍的人,有背小孩的,一路上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最多則近兩百人。大部隊浩浩蕩蕩走在小路上(那時大部分村都未通公路),鼓樂喧天,鼓匠沿路吹打一曲后,手提錄音機的人馬上打開開關,高音量放上一曲當時最為流行的歌曲。鼓樂打一會,音樂放一會,引得路上駐足觀看。
在我國這個禮儀之邦,我們都應該禮尚往來,禮物不在物,在那一份情,更是人們交往的一份重大情誼。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禮尚往來習俗也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隨鄉入俗吧。
杜方慶 2021年8月24日 (后記:張家界疫情期間,封城后足不出戶,只能網上購生活物資,吃煙的打火機用完沒氣,本人發明了一個小專利,用灶臺上的天然液化氣點煙,特好用。)
|
上一篇:杜方慶:蔣家坪新橋大隊老碾坊,無電時代的米面油加工廠下一篇:杜方慶:兒時拜年的秘密
|